·科普与健康·
从美味到毒物的变质甘蔗
傅恩惠,尚波
(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山东 淄博 255000)
关键词:甘蔗;变质;中毒
中图分类号:R155.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2-221X(2020)04-0384-01 DOI:10.13631/j.cnki.zggyyx.2020.04.040
甘蔗是制糖的主要原料,甘甜可口,也是一种直接食用的美味水果,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这么好的一种美食, 却在每年春节过后屡屡出现食用中毒事件,甚至致人死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 “清明蔗,毒过蛇”的真实含义
民间有一种说法:“清明蔗,毒过蛇。”从这句民间谚语中不难看出食用甘蔗中毒在我国由来已久,并且代价惨痛。清明节后,天气逐渐转暖,甘蔗易发生变质,变质甘蔗致人中毒是由于节菱孢菌霉菌产生的3-硝基丙酸的神经毒素引起的,这种毒素毒性极强,进入人体后可在短时间内引起广泛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中毒严重,可致人死亡或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2 如何早期准确诊断变质甘蔗中毒
首要条件是确认进食了甘蔗,通常情况下不难做到。一般来说,患者在食用甘蔗2~8 h后,就会出现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可能仅出现消化系统表现,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如是重度中毒则非常凶险,在出现以上症状之后,很快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出现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继而眼球凝视、阵发性抽搐,抽搐时手呈典型的鸡爪状等中毒表现,严重者会在短时间内昏迷。入院检查特异性的表现不多,仅有部分重症患者颅脑CT显示双侧苍白球等部位出现低密度区,周围脑水肿或有片状出血。当病人昏迷无法确定是否食用变质甘蔗时,医务人员可以根据3个流行病学特点迅速做出初步判断:(1)发病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省份,如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辽宁等;(2)发病季节,春节过后是发病高峰,近90%的病人集中在每年的2、3月份;(3)发病人群多为3~10岁儿童和青少年。对变质甘蔗中毒最可靠的诊断方式是对剩余的甘蔗进行专业的实验室化验检测。显微镜下可见甘蔗组织内有大量的霉菌菌丝,经培养后有节菱孢菌霉菌生长。
3 变质甘蔗中毒如何救治
如果食用甘蔗后感到不适,或者家长发现儿童食入甘蔗后出现异常情况,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有条件的直接去医院进入急救绿色通道就诊。目前变质甘蔗中毒无特效解毒药,对短期内食用变质甘蔗的病人,采用催吐、洗胃、 灌肠等方法尽早、尽快清除胃肠道内残余毒物。对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危重病人,预防治疗脑水肿、制止抽搐和防治中枢性呼吸衰竭是救治重点。对抽搐者给予镇静解痉药物,脑损伤严重和昏迷病人给予吸氧、降颅压、促脑细胞代谢药物等治疗。此外,应注意防治水、电解质失衡和继发感染,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和各项检验指标、影像学检查结果,积极对症治疗,保护重要脏器,防止和减少后遗症。
4 如何预防变质甘蔗中毒
避免变质甘蔗中毒,预防是关键。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尤其在春节前后,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变质甘蔗中
毒的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其次,食品卫生部门要加强监管,禁止变质的甘蔗进入销售渠道,从源头上杜绝变质甘蔗中毒。此外,消费者要掌握甘蔗变质的鉴别方法,简单总结为三个字:摸、看、闻,“摸”即触摸甘蔗的软硬度,新鲜甘蔗质地坚硬且上下均匀,而变质的甘蔗质地较软;“看” 就是查看甘蔗的瓤部,质佳的甘蔗肉质清白, 变质的甘蔗瓤部颜色略深、呈浅棕色,有暗灰色斑点;“闻”就是嗅觉甘蔗有无特别的气味,变质的甘蔗会散发出霉味或酒糟味,应禁止食用。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