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与健康 ·
肝炎很多种,危害各不同
如果您常年听广播,一定对“肝炎”这个词不陌生。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但很多人对自己的“心肝宝贝”却并不十分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补课吧!
肝, 是做甚的?
肝脏是人体五脏中最大的器官,重约三斤,可以处理1500多种化学反应,是名副其实的“加工厂”。

它虽低调,但绝不平凡,具有代谢、排毒、造血和强大的免疫功能。所以,一旦肝出问题,那就“大事不好”了。
相信您在广播里一定也听过“肝炎——肝硬化——肝癌”这条肝炎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不是也曾被吓得虎躯一震?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细胞变性坏死为特点的传染性疾病,根据病毒类型分为甲、乙、丙、丁,戊型。
虽说甲乙丙丁戊,没一个好东西,但是你真的对他们都了解吗?
小编特意做了一张表,助您把它们分辨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甲乙丙丁戊,有啥不一样?

甲乙丙丁戊,该如何治疗?
甲肝、戊肝
在这些肝炎中,甲型、戊型肝炎多为急性,但通常预后良好,治愈性高。
它们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多数由于饮用被患者粪便污染的水源引起,但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
乙肝、丙肝
乙型、丙型如不及时发现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很容易转为慢性。长期的慢性炎症是容易致癌的,所以,乙肝、丙肝是有致癌性的。
丁肝
丁肝需要借助乙肝病毒的外膜蛋白才能完成自身复制,所以如果乙肝防治得当,丁肝就可以被扼杀在摇篮里。
乙型、丙型肝炎的危害性是五兄弟中最大的两个。而丙肝比乙肝还要凶险,目前全球丙肝病毒感染约为1.6亿,每年导致25万人死亡。
丙肝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但已有药可治愈。
乙肝目前尚没有药可以治愈,但有成熟的疫苗可预防。
因此,针对病毒性肝炎的早期筛查和检测至关重要。
目前,乙肝在我国最受重视。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佳途径,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其余两针分别在婴儿1个月龄和5~8月龄接种。
已经确诊为乙肝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可以不告诉别人,但面对病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感染科就诊,医生将给出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出现以下信号,你的“肝”可能在报警
平日里,肝脏就像是老实人,默默奉献,不出风头,可是,一般老实人被惹急了,事情往往更严重。
所以,在平常生活中,如果身体出现以下信号,表示肝脏可能出问题了——乏力、恶心、食欲减退、厌油、腹胀、尿黄、肝区压痛、肝掌、蜘蛛痣。
严重的肝脏损害是不可逆的,阻止“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必须在第一步上下功夫。
2020年是第十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题是:“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
生活中只要我们注意到以下的生活细节,就能有效做好预防工作:
注意个人卫生。
不吃生冷食品。
接种疫苗。
戒烟戒酒,饮食均衡。
(本文由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品牌部 陈辉提供)
(中国临床研究杂志 供稿)